第190期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他一切行事的根本,按照礼节实行它,用谦逊的言语说出它,用真诚的态度完成它。真是位君子啊!”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啊,孔子对君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他看来啊,君子应该具备四种品质,分别是守义、守礼、谦逊和真诚。对于“义”这个字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我们一般将其解释为“正义”。正义是一切的根本,只有在这条标准之下展开其他工作,才有实现的可能,否则,一切都无法实行。那么,“礼”“逊”“信”又该怎么理解呢?君子要完成一件事,需要在正义的指导下,依照礼节来实行,这就保证了事情的合理合法,在发布命令的时候,必须要谦逊,而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诚实,这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这四种品质,缺一不可,如果都能做到,那就是孔子所认为的“君子”了。

2014年7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了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演讲,在演讲中,习主席引用了这句经典。讲话原文: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去年,朴槿惠总统访华期间,在中韩商务合作论坛演讲时用汉语说“先做朋友,再做生意”,生动反映了对义利关系的正确认识,深刻诠释了以义为先、先义后利的重要思想观念。在国际关系中,要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政治上,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立足全局、放眼长远,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摘自新华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