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朝廷任职,就为百姓的生活而担忧;在民间闲居,就为皇帝的朝政而担忧。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啊,一直有一种天下家国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中国正统学说——儒家思想,儒家讲究济世救民、匡扶社稷,正是这样的一种理念,使得历代仁人志士都将忧国忧民当成自己的信仰。所以,无论他们在朝还是在野,都满怀热情,心系天下苍生。范仲淹的这篇文章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他在文章中简洁凝练的刻画出了这些仁人志士的形象。这些人无论身处何地,都满心忧虑,因为他们并不以自己个人的得失荣辱为意,而是将自己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更多的人产生联系,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中华民族才能在历次劫难中顽强的生存下来,重新构建自己的家园。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这句经典。讲话原文:文艺要热爱人民。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如果不爱人民,那就谈不上为人民创作。鲁迅就对人民充满了热爱,表露他这一心迹最有名的诗句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结识的作家贾大山,也是一位热爱人民的作家。他去世后,我写了一篇文章悼念他。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忧国忧民情怀,“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摘自新华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