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田荣,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学区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邮编:10001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发办〔2015〕71号)等文件精神,立德树人,全面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研究启动了东城区青少年“文化•传承2030”工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时代价值。文化蕴含着人类道德的基因,中华优秀文化是祖国美德的高度凝练和沉淀。和平里第四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提出“以美育美”的办学理念,即以最贴切、适合的美的内容与方式,包括具有美育特征的学校课程,唤醒人内心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出人潜在的美的优势,尽显人的自由品格,展示人的生命活力和创造性,达到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与环境等各种和谐。将“明理、优雅、勤勉、向上、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定为了我们育人目标。依托育人目标,资源带构建“以美育美”课程体系。并逐步将美的教育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推动资源带工作的全面提升。“以美育美”办学思想涉及四个维度: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陶情。为了落实这些教育维度,我们将学生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育紧密结合,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书画艺术节,将优秀传统艺术根植孩子心中。
自从1994年首届书画艺术节成功召开后,和平里四小的书画艺术节成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亮点,每届书画艺术节,学校像过节一样张灯结彩,成为书画的海洋,艺术的殿堂,师生以丰富的艺术形式载歌载舞,同欢共唱。
2014年,在新东城教育区域改革的背景下,以“优质、均衡、内涵、特色”发展为指导思想,和平里第四小学为龙头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成立,资源带本着“给孩子们最美的教育”这一宗旨,着眼于全体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继续开展书画艺术节。
2017年4月10日上午,和四小优质教育资源带“传民族文化 展美育风采”书画艺术节,暨落实东城区青少年“文化·传承2030”工程启动仪式在普度寺三品美术馆隆重举行。历时两年精心筹备,资源带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文化盛会,将普渡寺装点成缤纷的世界、色彩的海洋。
吴校长介绍了学校长期秉承“以美育美”的办学思想,以富有创意而深入的教学,引导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文化与艺术情境中展开学习,唤起孩子对艺术无比热爱与极大兴趣,以美的智慧与力量帮助孩子开启艺术人生。本届书画艺术节旨在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引领学生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东城区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培龙先生为大家热情介绍了出席活动的非遗传人和民间艺术家们,讲述了多种民间艺术项目的精要。民间面塑艺术大师、“面人汤”第三代传人汤岭老师;风筝艺术家朱怡洁老师;“吹糖人”代表传承人厚贵银老师;京派内画传承人高东升老师;烙画工艺美术大师徐建利老师;剪纸艺术家张晓林老师……通过现场制作讲解、精品展示等多种方式,展现了民间手工艺者精妙绝伦的技艺,执着坚守、薪火相传的精神风貌。随后,学生代表演唱了京剧《空城计》选段;进行了现场书法、国画展示;曲宝晨同学带来的快板表演《美育教育开新花》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精彩的汇报和演出,表达了同学们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
在艺术节准备展品的过程中,三校区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先后汇集、甄选出师生书画、工艺作品2000余件。分为“传承•浸润”“创新•探索”“成长•圆梦”三部分按区域展出。同学们用儿童画、国画、水粉画、油画、书法、篆刻、摄影、泥塑、剪纸等多种形式,充分表现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才华,展现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书画艺术家们挥毫泼墨、即兴创作;工艺大师现场带领学生剪纸、面塑、绳编、染纸、彩粽、泥塑、画盘等实践体验活动,我们用赏心悦目并散发着浓浓文化气息的艺术校园,浸润学生心灵;以教师的赏美、尚美育学生知美、塑美;用丰富多彩的课程之美启迪学生的智慧;让艺术奏响孩子们的童年乐章;让想象力和创造力带动学生整体和谐发展。书画艺术节是资源带开展艺术教育的缩影,是为每名学生搭建个性展示的平台,搭建传承中华文化的平台,既是师生艺术成果的汇聚,更是孩子们欢乐的“嘉年华”。
二、科研引路,不断提高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素养。
科研引路,老师们才能带领学生做走得更远。
“十三五”刚刚开始,资源带就申请了 “利用电影艺术提高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研究”课题,申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养成研究”课题。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但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重要的课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情怀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电影艺术以多媒体超文本方式,实现人类文明的传递,创造适应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教学方式,远远大于其他媒体负载的信息量,可以给儿童画面、语言、音乐等复合刺激,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作为一种媒介的恰当进入,可以让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器官全方位、多渠道的去感知、理解、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再善加引导,必然会对提高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研究节日文化、戏剧文化、建筑文化、汉字文化、宗教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族音乐、民族精神、民族英雄等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量有限等多方面原因,校本教材的编写更多强调了其趣味性。我们利用语文课和语文类校本课将传统文化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中年级研究重点放在阅读习惯培养和阅读能力训练方面。引入传统优秀文化中名家名篇,丰厚学生的语言积淀;采取丰富的学习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校情的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力的新路子,为学校提供操作性较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训练策略与方法。高年级我们采取更为开放的语文课堂和自主教材使用形式。我们将听、说、读、写、思综合训练内容采用活页的形式编辑成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随时补充,把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佳作,美文欣赏,交流感悟等编辑在自己的教材中,毕业时学生手中拿到的是一本具有和四小美育文化、班级特点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材。老师们不断拓展研究思路,不断积累经验。在语文学科研究中,学校发展了自己的课程特色,打造出本校的课程品牌,研发了符合四小育人目标的精彩课堂。
我们还将坚持经典诵读主题活动:儒家经典是毫无疑问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书中的内容既是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文本,又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等核心发展素养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学校在全年级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在分年级为学生选择一本儒家经典,每周固定时间由老师为学生讲解,带领学生诵读。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千字文》、四年级《唐诗》 、五年级《论语》 、六年级《孟子》。学生通过每周五定期的诵读学习,在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学校也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探究全年级,跨年级、跨学段进行主题活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三、传承中医药文化传,弘扬中华美德。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的瑰宝,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为人类的生存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化宝藏。
东城区是我国首批“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单位,我校作为“实验区”中“中医药文化教育进校园”首批实验校。
开始我们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为契机,了解一些中草药生长过程,学习中草药根、茎、叶、花、果实的各种药性。通过学习茶文化知识,了解 “茶”历史,学习中国“俭、美、和、敬”茶德精神及“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的茶人精神。通过茶叶包装设计,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文化及茶文化,用绘画形式表现。通过研制药茶、敬茶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尊师敬老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学生主要研制了尊师养颜茶、尊师润喉茶、尊师美白茶、敬老安神茶、敬老养心茶、敬老明目茶。学校利用教师节、重阳节契机,让孩子们给老师献上一杯尊师茶,向老人献上一杯敬老茶。
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学校请来中医药大学专家来到学校,给全体老师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请专家作为学校课题指导,带领科技老师及学生做有关中医药方面的实验研究。学校以“雏鹰计划”和“青少年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的平台为依托,以常见中草药的观察研究与保护为结合点,开展整合优势资源,“构建本草四季花卉校本课程体系,探究培养创新人才幼苗模式”特色项目的研究。
课程建设以对“本草四季花卉”的种植、观察、研究为核心内容,与国家级的多门课程进行融合,构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中药种植基地、走进中医药博物馆。
学生通过科学教师的讲解、引导,种植、观察、记录本草花卉在四季中的变化,了解本草花卉的栽种技巧,研究本草花卉的生长环境,提升环保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学做山楂丸、园林局老师教学生种植中草药。
学生通过绘画、设计绘制主题宣传手册、连环画,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丰富绘画内容,同时以多种形式进行建言展示、宣传。
还以诗文画意画本草、报花名、欣赏并撰写美文、欣赏聆听优美的音乐、拍摄本草的照片等形式,深入挖掘本草内涵、外延,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增强建言行动的宣传力度和效果,形成了和四小特色的课程体系。
雅雅情怀,淡淡文意,缕缕墨香,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散发着浓烈的芳香。多彩的课程建设、两年一度的书画艺术节、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正是我们向中华传统文化致敬的一种方式。在和平里四小优质教育资源带这片沃土上,充分发挥学校的美育特色,把最美最优的教育送给孩子们。让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每一个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不断去丰盈生命教育的内涵,让它成为孩子们童年里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