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集团化办学作为海淀教育发展的重要改革举措,在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时期,在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宏观战略中,在建设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的新征程中,海淀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如何在已有基础上,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如何梳理经验再出发,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7月25日下午,海淀区召开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质量评估工作布置及培训会,各教育集团校级领导、集团化办学负责人及相关科室、直属单位干部参加会议。
海淀区是集团化办学的拓荒者、先行者、探索者、实践者,会议对集团化办学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第一阶段是从2000年开始的“探索创新,快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2019年教育大会开始的“逐步规范,加大支持”阶段,第三阶段是“十四五”时期以本次质量评估为起点的“激励导向,培优提质”阶段。本阶段以质量评估为抓手,进一步规范管理,突出导向作用,激发集团化办学活力。
会议提出,基于前期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基础和坚实的经费保障基础,开展集团化办学评估已经具备了实施条件。这是具有海淀特色的又一改革创新举措,体现科学性,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精准性,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从直观评判转为量化评价;发挥激励性,体现优劳优酬,办学经费与评估结果挂钩;注重导向性,引领新一轮集团化办学的方向,引导教育集团加大投入,提升各成员校发展质量。
区教工委委员、教委副主任史怀远在讲话中强调,各教育集团要高度重视评估工作,建立工作小组,由集团总校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各成员校(校区)主要负责人和总校负责集团化工作的副校长共同担任副组长,强化统筹,全面呈现办学成效,发现不足,梳理经验。
要加大支持力度,持续提升集团化办学质量。集团化办学旨在发挥集团总校的品牌带动作用,要倾注更多资源、投入更多精力、共享各类资源,切实提升各分校、成员校办学品质。
下一步,教育两委将进一步打造集团化办学的海淀范式,建立动态进入、加速孵化、成熟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创新集团人事管理制度,提升集团化办学质量,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发展规划科介绍了评估的背景、总体框架、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内容,讲解了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过程和主要内容,平台设计人员就平台使用和填报程序等进行了专题培训。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