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海淀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系列报道又来啦!本期继续关注课后服务~2022年9月,海淀区多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公办教育的总学位增加了约1万个,这其中,就有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和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一个多学期过去,“民转公”之后,这两所学校的课后服务课程开展的怎么样?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北外附校
“基础+特色”为每一个孩子都考虑到了
每周三下午的3:20-4:00,北外附校二年级的小同学们都会有一节外语特色课。今天课程的主题关注各种动物,轻松的课堂氛围、全程的英语交流和互动,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描述动物特征的单词和表达方式。
外语是北外附校的特色之一,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紧紧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构建以外语办学特色为核心竞争力的外语特色课程体系,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和需求,小学阶段每周安排2节外语特色课,并在高段开展第二外语课程,学生可以任选西班牙语、德语、日语、法语、俄语,固定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
北外附校小学部教学处副主任 刘佳
每天下午的课后服务大致分为三个时间段,3:30-4:00、4:10-4:50 是校本课程,针对学生兴趣爱好,有体育、科学、艺术、劳动等方面的课程,另外还要突出学校的外语特色,就将英语和第二外语也纳入到了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当中。5:00-5:30 是针对在课业有需求的孩子进行专门的训练和辅导。
四年级(4)班的唐露凝最喜欢学校微景观的课后服务课程,每周三下午3:30也是她一周里最期待的时间。
四(4)班学生 唐露凝
微景观课特别抢手,手速必须要快,当时为了抢到这节课,我在电脑前守了很长时间。这节课和小伙伴们制作“家居小屋”的微景观,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快乐的动手过程中,很快就度过了。我们首先利用一些废弃的材料,例如纸杯、纸箱、纸板,做小屋基本的模型,慢慢地我们用草皮、草粉,一些小小的迷你砖头,做一些小房子的花园,再用黏土做一些家具就完成了。我的爸爸妈妈也觉得这堂课很好,锻炼了我的想象力、塑造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三年级(1)班的王筠潇加入学校舞蹈团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看起来娇小文弱的她以前胆子比较小,自从上了舞蹈社团的课程,她觉得自己越来越有自信了。
三(1)班学生 王筠潇
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其他班级的小伙伴们,我们一起跟着老师在优美的音乐中翩翩起舞,我经常把课堂上学到的动作表演给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们看,我发现我现在能站得很直,抬起头的时候像一只小天鹅一样,大家都说我越来越美了。
北外附校舞蹈教师 王朔雪
我们团人数比较多,一到六年级的孩子都有。他们每天特别积极,基本功舞蹈课有各种训练,压腿、下腰......孩子们都表现得非常好、非常热情,状态越来越好了。
菜单式的课程体系,精准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为北外附校的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特色”的课后服务内容。目前,学校的课后服务共开设52个门类课程,服务2000多名小学阶段的学生,第一时间段学生参与率达到100%。
北外附校小学部副校长 孟娜
学校转为区属公办校之后,我们面向全员开展课后服务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家长对于课后服务的个性化要求更高了,因此我们将所有孩子的兴趣爱好,包括课内各学科学习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收集整理,根据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和个体化差异,再结合校内教师的特长,进行整体统筹安排。我们的课后服务既能满足课内需求,又能满足家长在孩子发展兴趣爱好上的需求,此外我们的外语特长——英语课和一些复语课程在课后服务阶段都得以保留。现在的课后服务课程全部由校内教师自主研发,没有外包,这是学校的一个特色。
对于学校“民转公”后课后服务课程的变化,孟娜表示,现在的课后服务课程更齐全了,保证孩子在校内可以学好、学会,为家长和孩子大大地减负了。
建华实验学校
应开尽开 应选尽选 自主创造
每周五下午3:30开始,是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小学部特色的儿童“十大场”课程。十大场课程在建华实验学校小学部开设十余年,深受学生、家长欢迎。
五年级(2)班王睿涵是今天“全球美食”的场主,作为优秀场课程之一,她做场主已经有三年多时间,从二年级起就与同班同学郝思齐、姬嘉懿一起,以美食为主题开始“美食上的中国”十大场课程之旅。
五(2)班学生 王睿涵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同学们对美食比较感兴趣,就以美食作为课程。二、三年级主要介绍中国内地美食,四年级把中国美食还有相关的传统文化、人文历史介绍完之后,把视角切换到56个民族上,介绍一些有特点的民族美食,再到全球美食。我们还学习一些外国美食的制作技巧,或是探寻中外美食制作及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通过三年的锻炼,我觉得我们更有自信了,而且“十大场”课程在提高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我们有更大的舞台给同学们展示一些更丰富、有趣的内容。
和王睿涵一样,四年级(6)班杜弘毅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场主,他关注的焦点在科学方面,“魔法科学实验室”里,今天锁定“奇妙的月相”主题,出乎意料的是,杜弘毅和他的小伙伴们奇思妙想,用“奥利奥饼干”作为制作月相的道具,既安全实用、又充满乐趣。
四(6)班学生 杜弘毅
如果下边一块巧克力,上面全是中间夹心的话,那就代表满月,如果上面没有夹心,就代表新月,也就是没有被太阳照亮。其他月相图就是把白色巧克力抠掉剩余部分,看到景象摆到对应的位置,这就是今天的“十大场”实验。我们每节课都有一个类似这样的实验时间,会准备安全的实验材料并分享给同学们,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大家都非常喜欢。
提升课后服务课程吸引力、真正把课后服务做到学生心里,为此,学校将开设多年、最受欢迎的儿童“十大场”课程安排在周五的课后服务时间段,儿童十大场课程包含学生自组织社团、教师支持性社团、学校优势社团三种形式,打通年级和班级,由学生自主完成课程选择。根据学生、教师自主报名,学生课程委员会审定,最终形成课程内容与计划。本学期,小学部共开设57个社团课程,其中学生自组织社团35个、教师支持性社团9个、学校优势社团13个。
滑动查看
和周五的课程不同,周一到周四的课后服务,建华实验学校小学部将其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为学科拓展课程,每天开设39门课,第二时段以兴趣和拓展类为主,课程设置基于前期对学生的调研结果,由学校一线教师和教研组集体研磨课程内容,科技、体育、艺术,文学阅读等等共80多门,几乎包涵学生需要和喜爱的各个学科。
根据学校的相关数据统计,课后服务第一时段学生参与率百分之百,满足学生学业提升和学业巩固的需要,第二时段学生参与率接近90%。
学生参与率高、家长反馈好、师资力量强、课程内容多,使得学校的课后服务精彩纷呈,而在其背后,更有学校对课后服务整体的精心设计和充分考量——课程数量不设限,保障所有课程应开尽开;课程人数不设限,满足全部课程期待,保障所有学生应选尽选;让儿童站在课程中央,尊重儿童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和提升领导力的需要,保障儿童自组织社团的创设,为儿童“十大场”课程提供平台。
说起一个多学期学校的变化,建华实验学校校长助理周文胜很有感触。
建华实验学校校长助理 周文胜
记得去年我们“民转公”的公告上有一个承诺,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是保证教师和干部队伍的稳定;第二是保证教育教学有序和品质。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自我评价,这些承诺基本实现了。比如我们一线教师的签约率达到了93.81%,老师基本没有什么变动,这是特别可喜的情况。
在课程品质方面,反映在课后服务里的,我们原来的课程优势基本得到保持,并且有一些升级,像“儿童十大场”,从课程申报、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更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在社会关系和更广社会意义上的课程和文化窗口。
在资源运用方面,十一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支持——我们的游泳社团、击剑社团都能在十一学校的专业场馆里训练。同时,我们对校外机构课程的引进也更有选择性,挑选一些精品的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补充。
“民转公”后,学校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建华本来就是一所优质的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们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的工作状态和追求卓越的专业意识,是课后服务高质量实施的保障。成为十一联盟校后,十一学校的优秀文化逐渐植入,对建华的教师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以学生为中心”“竭尽全力服务教师,以便于教师竭尽全力服务学生”“把钱花在离学生更近的地方”……一种更为民主、平等、尊重、公开、规范的文化正在形成。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